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作者:燕京晓林 来源:三国英雄论坛

    5、最后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历史记载和相关分析,可以肯定地说,公元220年是曹丕下令焚弃了战略重镇襄阳和樊城。孙权的部将陈邵只是在近一年后才偷偷跑去占据了襄阳很短的时间就被曹仁驱逐了。曹仁为此被晋升为大将军。司马懿对孙权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司马懿个人传记中对此事记载最详细的原因。

      由于曹丕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下令主动放弃襄阳、樊城,险些造成使吴国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易得到了战略重镇襄阳。因此这个决策可以说是曹丕所犯较大的一个战略性错误。虽然由于客观上的因素使得孙权不敢在此时真正与魏国争夺襄阳,但是一旦刘备接受下属的建议与孙权和好并结盟,那孙权将会全力对抗魏国,那时想轻易的收复襄阳可就困难啦!

      附录:三国时期襄阳争夺情况

    1、初平三年,孙坚进攻襄阳,中流矢而亡,进攻失败;“表败,坚遂围襄阳。会表将黄祖救至,坚为流箭所中死,余觽退走。”(后汉书刘表列传)

    2、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襄阳、樊城不利,又遭孙权偷袭后方,兵败身死,全军覆没;

    3、延康元年,魏军放弃襄阳,吴军趁虚进占,遭魏军反击后退出;

    4、黄初七年,吴将诸葛谨、张霸等进攻襄阳,遭司马懿等增援大军反击,被击败,张霸战死;

    5、吴嘉禾五年,陆逊与诸葛谨进攻襄阳,后赖陆逊以计缓缓撤兵,才没有遭到很大损失;

    6、正始二年,朱然、孫倫进攻樊城、諸葛瑾、步騭进攻柤中,遭魏将司马懿、胡质增援反击,大败而回,损失上万人。

    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真正对襄樊进行攻城的作战竟然无一成功。每次都是进攻方攻击坚城不下,而对方援军一到被内外夹击失败。

      那么,当孙权部将陈邵进攻襄阳时,为何魏国不进行增援?陈邵有何本领能在极短时间内攻下坚固的襄阳?如果陈邵部队真的战斗力极强,为何当曹仁反击时很快就败退出了重镇襄阳?唯一的答案就是:陈邵的部队没有能力攻下有敌人据守的襄阳;也没有能力守住襄阳;只是趁襄阳无人之机偷偷跑去占领的而已。

    注:最近看《三国志》,偶然看到《魏略》的那段记载,从而完全证明了《晋书》对曹丕下令放弃襄阳的内容。特做此文。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