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作者:燕京晓林 来源:三国英雄论坛

    3、襄阳丢失是曹丕主动放弃错误决定的结果

    根据以上的历史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勾画出当时的实际过程如下:

      1、公元220年元月,曹操去世,曹丕即王位,当时襄阳、樊城均在魏军手中。刚刚击败了关羽的进攻,但是由于遭到大水的灾害,加上突然增加了许多部队,使得当地的粮草缺乏。(晋书)

      2、这时,孙权带领主力也刚消灭了关羽兵团,正在这一带活动。朝廷中有人担心部队因缺粮无法作战,又担心孙权趁大丧和新胜发动进攻,建议曹丕放弃襄阳和樊城,司马懿反对。(晋书)

      3、曹丕没有听从司马懿的意见,决定放弃二城。于是曹仁焚弃二城,撤回到宛城。(曹仁传)

      4、随后。孙权果然如司马懿所料,没有进攻襄、樊,曹丕很是后悔。(晋书)

      5、220年6月,曹丕开始南征,孙权于是在7月遣使奉献,曹丕随后停止了南征,向回走准备其受禅让的活动。(文帝纪)

      6、大约在220年8-9月,孙权又接纳了魏国叛逃的将军梅敖和五千家人众,等于是又与曹丕翻脸了。但是由于曹丕正准备其当皇帝的活动,一时也无暇顾及。(吴主传)

      7、220年10月,曹丕代汉做了皇帝。(文帝纪)

      8、从220年1-2月间曹仁焚弃襄樊,到220年10月,这期间襄樊实际上一直都无人占领,等于是两座空城。大约在220年11月到221年2月间,孙权派遣将军陈邵占据了襄阳。(曹仁传)

      9、曹仁得到孙权占据襄阳的报告立即上报曹丕,曹丕马上命曹仁与徐晃一起南下收复襄、樊两城。(曹仁传)

      10、曹仁的大军一到,陈邵就被赶跑了,于是很顺利地又收复了襄樊二城。(曹仁传、魏略)

      11、221年4月,曹丕因其收复襄樊有功而立即升曹仁为大将军。(文帝纪、曹仁传)

      12、221年8月,孙权因刘备在7月开始东征而向曹丕遣使奉章。(文帝纪、吴主传)

      这就是本次事件的主要经过。由于《晋书宣帝纪》记载的很清楚,加上《三国志曹仁传》和《魏略》的旁证,因此,在220年元月是曹丕下令主动焚弃了襄阳、樊城二城是比较可信的。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