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关羽死了诸葛亮背黑锅,其实刘备才是幕后真凶

     来源:半岛晨报

      关羽之死,是电视剧《三国》当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不过,在剧中关羽的死被改成了挥剑自尽,这和历史上关羽被孙权下令处死的情节大相径庭,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和历史学家的不满。

      一生征战,关羽曾经立下过很多功勋,在樊襄战役的初期,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但是为什么他竟然会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呢?不少人都在探寻关羽兵败的根源。除了关羽本身性格骄傲自负,好大喜功,战略上出现失误之外,普遍认为,是诸葛亮不向关羽提供援兵,导致他孤军作战,最终失败。那么,诸葛亮真的是害死关羽的“凶手”吗?

      不是他?

      诸葛亮其实只管后勤

      言归正传,上回说到樊襄战役打响,关羽与曹仁展开正面冲突,关羽一开始取得大胜,但是很快遭到东吴军队的偷袭,于是原本的优势全部都转化成了劣势,节节败退,最终一路逃亡,但是还是被孙权抓住,并且下令处死。关羽之死,到底谁要负主要责任?

      历来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个是关羽狂妄轻敌,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诸葛亮不派援兵,所以才导致关羽孤军奋战,最终兵败如山倒。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打仗打输了,失败的原因不止一个,但是终归有一个要成为主要原因吧?诸葛亮在这场战争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军师?决策者?其实都不是。

      不得不说,是《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诸葛亮刚出山时,是以幕僚的身份辅佐刘备,后来他终于有了官职,这个官职叫做“军师中郎将”。不过,可不是有“军师”两个字,就意味着诸葛亮干的是军师的工作。他这个时候的主要工作是后勤:“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基本说来,打仗时刘备带在身边的军师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庞统,一个是法正,诸葛亮连个边儿都没沾上。后来,诸葛亮升职了,从中郎将升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刘备的军事集团。刘备出去打仗的时候,诸葛亮会留在成都,镇守大本营,让整个成都“足兵足食”。但是这么看来,后勤依旧是诸葛亮的主要工作。如果诸葛亮看关羽不顺眼,真有拒不发援兵、借刀杀人的想法,他也没那么大的权力。

      竟是他?

      刘备欲削弱关羽的权力

      那么不向关羽提供援兵的人是谁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刘备。

      也许刘备并不想要关羽的性命,毕竟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段还不错的“战斗感情”,关羽也曾经为了刘备放弃了曹操开出的“高薪”,千里迢迢赶去跟他会合。刘备的出发点,只是想要让关羽收敛一下,因为他总是摆出一副我跟老大交情最好的姿态,从来不把马超黄忠等人放在眼里。甚至,关羽有时候连刘备的面子都不给,俨然是“没有我你怎么会有今天”的样子。早在建安13年,刘备还被曹操打得到处跑的时候,关羽就曾经对刘备发过脾气。刘备和曹操在许都打猎时,关羽建议刘备找机会下手杀掉曹操,但是被刘备拒绝。于是关羽不断抱怨刘备,如果当时杀了曹操,就不会有今天被打得到处跑的悲惨下场了。

      当然,并不是说刘备是那种因为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誓要找机会除掉关羽的人,只不过,功高震主这句话并不是传说,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每个君主都非常害怕这件事情。尤其是像关羽那么能打的武将,搞不好要是真造反了,估计赵云和马超联手都不一定能压得住。

      之前提到,关羽在被封为前将军的时候,非常不满,因为他竟然跟黄忠这种老兵并列了!为了安抚关羽,刘备给了关羽一项特殊的权力:假节钺。如果你看不懂这是个什么东西,我只用六个字就能解释:等同尚方宝剑。

      建安24年,刘备自称为汉中王,随后,他做了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一,他选择了魏延镇守重镇汉川,而让张飞赋闲在家。第二,他派自己的养子刘封接管东三郡,并且取代当地的军事司令员孟达统帅东三郡的军队。正当所有人都不解,为什么刘备要做出这样两个决定的时候,关羽擅自发动了攻打樊城和襄阳的战役,并且屡次向邻近樊襄地区的东三郡求援。现在事情可以解释通了,关羽攻打樊襄,东三郡始终一兵未发,刘封为什么不肯援助关羽?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不愿意看着关羽将战果扩大,他想看到的是关羽兵败撤军,然后他就可以借机削弱他的权力,就像他削减张飞的权力一样。只可惜,刘备没有想到,东吴会突然出兵偷袭,关羽就此战败身亡。 B05a

      ■一句话点评

      事情真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战况资料

      开始时间:建安24年(公元219年)战争对阵:关羽VS吕蒙主要作战地点:樊城 襄阳

      襄阳与樊城隔江相望,都是东汉末年的军事重镇。襄阳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邓州、新野、唐河接壤,是汉江两岸的绝对政治中心。

      ■战争影响

      樊襄战役,是一场轰动了整个中原的大战役。这是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再度站在敌对的位置上,曹仁、关羽和吕蒙三大名将尽数出动,荆州再一次成了他们争夺的焦点。在樊襄战役开始之前,刘备刚刚击败曹操,风头正盛,但是这场战争再次改变了三国时代的风云格局,蜀汉溃败,刘备再也没能继续北上扩大版图,三国鼎立的形式也由此最终形成。

      ■反说典故

      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说的是三国历史上一场赫赫有名的偷袭战。当时,关羽正在率领兵马进攻樊城和襄阳,与当地驻守的曹军展开激战。关羽的面前是集结待发的曹军,而背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盟友竟然偷偷捅了他一刀子。

      白衣渡江的策划发起人是名将吕蒙,他先称病推掉了军队的指挥权,由年轻的陆逊接任。陆逊上任之后,立刻摆出谦恭的姿态,写信向关羽求和。关羽根本没把这个人放在心上,就把大部分的兵马都调去了前线。结果,吕蒙带着人马,把士兵藏在船舱里,自己则扮成商人,偷偷渡江,然后向关羽发起猛攻。关羽猝不及防,连连败退,于是才有了之后败走麦城并且被杀的悲惨结局。

      吕蒙并非穿白衣服渡江

      为什么这个典故叫做白衣渡江?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穿着白色的衣服过江。为什么要穿着白色的衣服过江呢?白衣服在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上究竟是怎么说的。

      吕蒙搞偷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若干艘船,在军中选拔一支敢死队。第二步,把敢死队分成两个小队,一队躲在船舱里,另外一队负责摇船。但是问题来了,如果穿着盔甲的士兵摇船,一定会被汉军的岗哨发现,该怎么办呢?身经百战的吕蒙当然有主意,他要求摇船的士兵全部脱下盔甲,换上普通人的衣服,把船队打扮成做生意的商队的模样。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一再提到“白衣”这两个字呢?因为《三国志》当中有“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这句话。从字面的意思看,这就是穿了白衣服渡江呗。当然不是这样,古人说话经常以点代面,这里的“白衣”只是一个笼统的指代,指的是老百姓的打扮。试想,如果若干艘船上摇船的所有人都是一身白衣,跟奔丧一样……那场面肯定老吓人了,想不引起关羽的注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