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襄樊之战蜀汉龟缩另有原因 孔明没借刀杀关羽

     来源:浩学历史网

      三国时期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

      襄樊之战前后历时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刘禅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孔明借刀杀关羽》一文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我们且先来看看朱子彦教授的论述。朱教授有如下几个观点:一是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二是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三是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四是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对"孔明借刀杀关羽"的说法,我的看法却是:章太炎先生的猜测已是不该,朱子彦教授的论述更是儿戏,两人简直就是牵强附会,唐突古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他们都绝对不会也不必要杀关羽。

      什么是“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意即借助或利用他人的力量去消灭对手或敌人,自己从中获得利益。这条计策的运用有两点相当关键:一点是有动机,有行动的“借”;一点是“杀人”对自己有利。刘备和诸葛亮有不有动机和行动“借”刀杀关羽呢?杀了关羽对他们有不有利呢?下面我们根据史实来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第一,从个人感情上看,诸葛亮不会杀关羽。据现有的史实来看,我们没有丝毫证据可以证明诸葛亮把关羽当作对手甚至敌人。关羽虽然狂傲自大,好大喜功,开头对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但到赤壁之战,他镇守荆州以后,对诸葛亮还是佩服的。当马超投降刘备,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的时候,“亮知羽护前(逞强好胜),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羣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从这一段史实来看,诸葛亮跟关羽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关羽心里有什么看法会写信问他,而他也能够及时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他非常了解刘备集团内部各种角色的优劣和特点,能够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地协调关系、解决矛盾;他的回信并无逢迎关羽之嫌,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关羽本身应该是要比张飞和马超略强的,何况如果是不实之辞,关羽将信“以示宾客”,一旦传出去,诸葛亮不是制造矛盾吗?还能服众吗?朱子彦教授把这个材料看成是诸葛亮对关羽的逢迎讨好,并以此推出诸葛亮与关羽的关系紧张,诸葛亮把关羽作为“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而要借刀除掉他,是错误的。这个史实不但不能证明诸葛亮与关羽存在矛盾,相反恰恰证明了诸葛亮与关羽关系融洽。因此,诸葛亮不会杀他。

      第二,从战略决策上看,诸葛亮不能杀关羽。诸葛亮胸怀管仲、乐毅之才,心感刘备“三顾”的知遇之恩,自己制订“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伟战略。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一靠认真贯彻执行正确的“隆中决策”;二靠人才、实力和地盘。而关羽和荆州,正是他“隆中决策”中已经明确的实现统一天下的关键环节,关羽和荆州对曹操来说,是最大的威胁。他会不顾大局地自乱阵脚、自毁长城吗?他的个人素养并没有这么低。他决不会用“天下之大”来换取所谓更大的权力(当时他已经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而借刀杀关羽,导致“因小失大”。

      第三,从权力之争上看,诸葛亮不必杀关羽。诸葛亮的才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完全取决于刘备对他的信任(刘备与诸葛亮看似君臣,实则是朋友关系)。刘备信任他吗?这是决无疑义的。如果不铁心请他辅佐自己,就不会“三顾茅庐”和“白帝托孤”。而且从诸葛亮的人品和人生来看,他的权力欲并不强。他有机会称王,却并不称王。他一失街亭,竟上表“请自贬三等”。至死不过是为相为侯,死后也一无所有。退一步说,就算诸葛亮有一定的权力欲,他也完全有机会如愿。一是关羽纵然称“荆州王”,与他在刘备手下为相并不矛盾。蜀国建立,关羽不可能跟他争丞相之位,关羽不可能取代他的角色。再就是,诸葛亮除了德才兼备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年龄小。在建安二十四年,他才38岁,而关羽只比刘备小不到一岁,刘备59,关羽58(因为刘备与关羽年龄相当,章太炎所谓刘备除关羽是怕“易世所不能御”,即刘禅登基后不能驾驭关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刘备并不见得就比关羽先死,刘备不死,他就是皇帝,根本不存在“不能御”的问题。何况关羽是一个以“忠义”作为生活原则的人?)关羽整整比他大了20岁。如果他有野心,想弄权,只要少做一点事,少操一点心,把身体养得好好的,活到60岁,想必这批老将也就差不多烟消云散了。因此,他用得着杀他们破坏自己的战略决策吗?

      第四,从实际情况来看,诸葛亮根本没有杀关羽。诸葛亮并没有采取任何“借”的行动去杀关羽。既没有利用曹操,也没有利用孙权,更没有故意给关羽出难题。关羽失荆州被杀,纯粹是关羽个人方面的原因。说诸葛亮借刀杀他,何从谈起?

      第五,真正借刀杀关羽的是曹操。死关羽、失荆州,谁损失最大?是刘备,是诸葛亮。谁受益最大?是曹操。曹操如能拥有荆州,就等于扼住了刘备和孙权的脖子,进可攻,退可守。此为上策。纵使不能得到荆州,如能让孙权得到,从而破坏孙刘联盟,使之最终火拼,两败俱伤,各个击破。此为中策。最坏的是让关羽一直把守荆州,等刘备势大,实行起“隆中决策”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则曹操将极为被动,甚至有破国亡家之虞。此为下策。因此,当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后,曹操一方面派兵救援,一方面则采取司马懿蒋济的计策,“许割江南以封权”,用“借刀杀人”之计终于让孙权杀了关羽,夺了荆州,破坏了孙刘联盟,使诸葛亮再也无法实现其统一天下的最高战略目标,而自己则可以稳占当时中国三分之二的疆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因此说,诸葛亮借刀杀关羽是“莫须有”的,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襄樊之战前后历时半年之久,蜀汉不派一兵一卒来援关羽呢?

      首先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关羽之所以在襄樊之战中最终兵败被杀,丢掉了后来蜀汉的战略要地荆州,主要是他个人方面的原因。这一点,是有史实可证的,历代也已经有不少人就此作过较为中肯的评价。因不是本文讨论范围,故不多说。这里主要着重来分析刘备不出兵和诸葛亮未能及时提醒刘备出兵援救关羽的原因。由于这方面的直接史实证据缺失,所以只能根据当时一些有关的情况予以推测。我认为,刘备、诸葛亮未能及时出兵援救关羽,极有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第一,相信关羽的实力。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关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武艺超群,而且也颇有智谋,生平攻城略地,很少失败。在失荆州之前,仅有的败绩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为曹操所擒。他的勇武忠义在当时就受到不少人的称道。曹操就特别看重关羽,“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后来关羽弃他投刘备而去,竟称他“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诸葛亮称他“绝伦逸群”;程昱称他“万人之敌”;刘晔称他“勇冠三军”;周瑜称他“熊虎之将”;陆逊称他“当世雄杰”。陈寿则称他“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由于关羽勇武忠义,刘备和诸葛亮均对他十分倚重,因而将战略要地荆州托付给他。

      第二,对关羽镇守荆州很放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法正迎请刘备帮他去攻打汉中张鲁。刘备留下诸葛亮与关羽镇荆州。三年后(公元214年),刘备从葭萌关回来攻打刘璋,诸葛亮离开荆州“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如果从建安十六年算起,到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死,关羽镇守荆州达九年之久,独自镇守也有六年,荆州的形势总的来讲是好的。建安二十四年主动发起襄樊之战,正是关羽治荆州卓有成效,综合实力增强的表现。虽然期间由于关羽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刚而自矜”),导致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事情,远在巴山蜀水的刘备和诸葛亮是不一定能够了解得到的。现在的交通、通讯、媒体这么发达,有时一省之内甚至一市之内尚且有些信息不通,何况当时地势险远、交通不便、音讯闭塞呢?因此,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镇守荆州总体上是满意的、放心的。

      第三,被关羽的胜利所迷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之时,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直至冬天到来前的几个月里,他一直是势如破竹的,攻曹仁,破于禁,斩宠德,降群盗,“威震华夏”。当时曹操都已经打算迁徙许都来避开关羽锐不可挡的攻势。关羽的节节胜利,为刘备称汉中王送上了一份又一份的厚礼,刘备和诸葛亮自然是非常高兴,因而刘备集团几乎大多都沉浸在“双喜临门”的喜悦里,对关羽的战事可能是乐观的估计占主流。因为以曹操当时的疲惫之师(刚与刘备进行完汉中的争夺),要短期内打败关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哪知道东吴突然背弃盟友来一个“吕蒙白衣渡江”呢?关羽败亡如此之速,应该是刘备和诸葛亮都始料未及的。

      第四,刘备和诸葛亮无暇他顾,关羽之败出乎意料。说无暇他顾,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刘备夺取汉中。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刘备亲自带兵,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从曹操手里基本拿下汉中,但汉中还并未完全稳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成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军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二是刘备称王。建安二十四年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这是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的一件大事、喜事,大家都忙着筹备刘备称王事宜,如“于沔阳设坛场”、“还治成都”和大封群臣等等。三是建章立制,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说出乎意料,就是关羽败得太快,刘备和诸葛亮几乎还没有从胜利的喜悦中反映过来,关羽就失荆州、走麦城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可靠的途径了解到刘备得到关羽失败消息的最后时间了,但我想,以关羽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他是决不会求救的,他丢不起这个人。关于他求救的唯一史实,是《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里的“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当时,关羽连连向刘封、孟达呼救,但二人不听,致使关羽败亡。后来孟达逃魏,刘封被杀。与此大有关连。而当时刘备与诸葛亮应该是在关羽死后才得到消息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有一句话值得玩味:在刘备称汉中王的同时,“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陈寿用“俄而”一词,就是要表示关羽败亡之速。

      第五,诸葛亮根本不可能去提醒刘备救援关羽。在建安二十三年以后,诸葛亮主要的职责都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他主要坐镇益州,治理新开辟的疆土,为成立一个新政权作准备,其工作量和艰苦度是可想而知的。军事方面,主要是刘备在亲自指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此写得很明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再有,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实践,并无什么突出表现。有名的赤壁之战,对于他来讲,主要的贡献不是军事方面的,而是外交方面的,就是他建立了孙刘联盟,共抗曹操。陈寿就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使后来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如同一个人断了一只臂膀。刘备于关羽死的一年之后即公元221年刚一称帝,为报义弟被杀之仇,就兴倾国之兵,与东吴战于夷陵。夷陵之战,刘备兵败身死,使蜀国再一次遭受重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章武元年,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这接二连三的灾难,最终导致了诸葛亮虽尽毕生之力,也未能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结局。

      其人其事,令人扼腕长叹,痛惜不已。怎么还忍心妄加猜度,贬损他的德行呢?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