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早年曾任地方官,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封魏王。次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亦即魏武帝。
曹操是东汉未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汉未军阀纷争兼并的局势中,他先后伐董卓,平吕布,扫袁术,定袁绍,收张鲁,征乌桓,统一北方,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公元月份184年,曹操在收剿黄巾军中初显才略,大破黄巾军,朝庭对他大加封赏。189年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无所不为。曹操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之,胜。董卓迁都长安,洛阳被占,诸侯尽散,惟曹操独追,中计兵败,回。
192年董卓死,百姓乐。董部将反,却献帝。195年曹操尽起山东之“青州军”击反将,护献帝往许建都。至此,曹操便被封大将军,独揽大权。
在后来的战斗中,曹操逐步形成统一之势,因为由于诸葛亮的计谋,才未能完成统一大业。最终,他病死在许昌。
曹操一生当中雄才大略,为统一中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说,曹操是乱世枭雄,是个不忠不义不仁的奸臣。说他,独揽大权,当皇帝为傀儡。又因为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而我则认为曹操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作为臣子,他忠于皇帝,毕竟他没有废汉自立;作为君主,他懂得治军、治民、治国之道;作为政治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作为军事家,他知道,以失败为鉴;作为文学家,他有《孟德新书》,他的诗慷慨激昂,体现其博大胸襟,抒发了他的抱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
当然,人生自古谁无过,曹操也是人啊!他也曾宛城见张锈,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惨遭失败,狼狈不堪啊!
这样伟大的人,作为乱世枭雄,有何不可!
翻开《三国演义》那建业争雄的历史画卷,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中,最让我激赏不已的,既不是那相貌堂堂杀法骁勇的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虽然他们的铁甲英姿曾经招来我无限钟情的目光;也不是文才出众与霸业称雄共相辉映的曹家父子,虽然他们的诗文与才略足以千古不朽而与日月同辉;更不是那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虽然他巧借东风智退五路笑布八卦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留得鞠躬尽瘁千古一相的美名……
|
曹操三国演义亲密度统计(合作次数)
总计合作 214 人
|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数据
看罢整部三国,其实真正能够让我心仪的,是那面上泪多流,摔子邀人心,韬晦计常在,仁义复枭雄的大耳儿刘备刘玄德,因为,他才是三国风云中一个真正的英雄!
整部三国,虽说是三分天下,其实主线则是刘备与曹操二者之间的强烈对比演化出的故事情节,所谓:操以急,备以宽,操以暴,备以仁,操以诡,备以忠……
正是这中思想素质和精神个性上的强烈反差,成就了本书之胆,而那的紫胡子绿眼睛的孙权只不过做为一个最大的陪衬借一帆顺水成就几分坐享其成的风流而已。
刘备既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仁君,也是一个深而不露的枭雄,仁义之心与枭雄之志,在刘备身上形成了最完美的结合。
在三国变幻的风云中,试问何人不欲称王?何人不想图霸?一时间,或是挟持天子,或是抢夺玉玺,就如曹操与孙权。曹操做为世家之子,早在黄巾时期就已在朝堂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孙权则是承袭了父兄打下的基业,坐成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反观刘备,虽有着不可置疑的汉家血统,但中落的家道至汉末早已使其无可傍依,穷途运蹙的织席贩履正是其当时最好的写照。
然而,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沉没,因为英雄毕竟是英雄!一旦风云乍起,就要有所做为,潜龙而飞天。
不是吗?从最初的将只关张二弟、兵不满千而起,十数年间,战黄巾、讨董卓、救徐州、斗吕布、败袁术、抗曹操到投袁绍、依刘表、走当阳、败长坂,直至茅庐三顾、东风火起、巧收四郡、席卷益州、逐占东川,可称屡战屡败、挫而又起、苦心经营、峰回路转而直至功成!试问这一切岂是那坐享其成的孙权可能比拟?
所以若论百折不回之韧性,三国中,只有曹操与刘备当属并列第一,而刘备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一点:自始至终高举着仁字的大旗。
刘备做为一个仁者当是无疑的,最起码在中国古代几百位帝王中仁之能如他者该是寥寥无几,虽然这个仁字更多的是为他的枭雄之志服务的。
刘备的仁,绝不是暗弱无能的所谓“妇人之仁”,而是雄才大略的王霸之仁。因此,每每当我看到因刘备的“哭”而引起的指责,因刘备的“弱”而引出的嘲笑,就不禁为其结论局限于表面的皮毛而轻叹。
做为白身起家的刘备,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那别人无法具有的炎刘世系。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尘封的龙须龙鳞重新放射出至尊的光芒,刘备找到了最实用、最有效、最富于号召力的方法和手段——高高地树起仁字的大旗。
注意,这当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刘备的目的,绝对是成就一番王霸之业,重新放歌当年其祖宗那斩蛇而起、扫荡群雄的猎猎大风!
因此,数十年间,刘备无论在穷困潦倒中,还是在风云乍起里,这面仁字的旗帜驶终高擎着没有到下,试问,在汉末那军伐割据、混战不止的年代,民众最需要的什么?最具吸引力的又是什么?是有一个能够使得以他们安身立命、从容而生的仁君,而这面大旗正是聚集了他们所有的希望。
于是,便有了安喜县尉时的“与民秋豪无犯,民皆感化”,就有了三让徐州时的“百姓拥挤府前的哭拜:使君若不能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就有了败于吕布时的“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就有了初驻新野时的“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就有了携民渡江时的“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矣!”,就有了进取益州时的“要食新米饭,须待先主来”……
自古: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难想象,在那人心离散的乱世,这种难得的民心将一种何其巨大的力量!正是在仁字巨大的力量号召下,刘备的事业之船如同乘上了浩瀚的长风,逆流而上,走向辉煌。从此,孤穷无比的刘备才有了从弱到强变化,才有了上下一心、士卒用命、旌旗蔽空的大军,才有了的卧龙、凤雏辅以羽翼,五虎上将殊死为之驰骋疆场闯荡而成江山,才使延续了数百年的刘汉事业放射出的最后一束无比绚烂的晚霞。
当然,和所有的王者一样,仁字虽然做为刘备始终不倒的金字招牌,但那毕竟只是成就其最终目的的手段,这一点正是刘备不同于其他所谓仁者的地方。
从古至今,欲以仁字为旗帜而称雄于天下的并不在少数,只是可惜,这些人大多不得其中真谛,或有其始而无其终虎头蛇尾,或化虎不成反类犬成为笑柄,能把这仁字脉博把得准而又准,把这仁字哲学与枭雄之志结合得如此巧妙、运用自如的,恐怕只是大耳刘备一人,那常流的眼泪里谁敢说那里面没有隐藏着巨大的机心?
于是,那眼泪感动了陶谦,这才有了最初的立足地徐州;那眼泪感动了徐庶,这才有了走马荐诸葛初出茅庐;那眼泪感动了孔明,这才有了鞠躬尽瘁五丈原上的星归尘土;那眼泪感动了国太,这才有了孙刘间的可贵平和;那眼泪感动了张松,这才有了大展雄图的西川之路……这眼泪来得多么及时,多么巧妙?那岂是凡夫俗子的妇人之仁能够相比?
将深藏不露、暗中经营、韬光隐晦的枭雄之志巧妙地潜藏于仁厚的光环之下,刘备的大智慧正是在此。
|
曹操三国演义敌对度统计(敌对次数)
总计敌对 180 人
|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数据
“煮酒论英雄”,闻雷失箸,巧加掩饰,大巧似拙,不露一丝痕迹,这是何等之枭!“关羽斩文丑”,面对袁绍举起的刀,他遇惊不乱,几句巧辩就将其怒转化为喜,这又是何等之枭?“辕门射画戟”,他利用数方矛盾,与吕布称兄道弟,哄得其一箭退走了十万大军,转危而安;“命殒白门楼”,他一反常态,落井而下石,轻描淡写数句,将一代豪杰送上了断头台!明知凶险万分,却不惜携民而退,借曹操之刀成就了自己的仁名;为求千秋霸业,不惜吞并骨肉之地,大起刀兵,这又是何等之雄!
该仁则仁,该枭必枭,不以仁厚之心而忘枭雄之志,巧将枭雄之志隐于仁厚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刘备,这才是深解权谋之术的刘备,这才是在大仁、大义、大智之中隐藏着枭雄之志的刘备。
然而,刘备毕竟不是曹操,枭雄不等于奸雄。
王权的斗争自古以来,就是最为无情而残酷的斗争。为了坐上那王位的宝座,父杀子,子弑父,兄可灭弟,弟可陷兄,千百年来,无休无尽,一直演变到如今。朝朝代代,莫不如此。纵观历代君王史,能够为异性兄弟舍去万里江山的唯刘备一人,兄弟之义高于王图大业,七百里连营的熊熊烈火,使刘关张桃园中最初的誓言,化为刘备身上放射出的最为可贵的光芒!从事业的角度讲,这是趋小义而放大事,但从道德的评价看,刘备可称千古一人。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流传最为广泛, 给历代人们思想意识灌输最深刻最传统的还是其"奸雄"称号,或许是曹操为曹丕寡汉扫清了道路,曹丕作了皇帝,使追随其父为武帝,似有"不做皇帝,皇帝却因他而立"之概,也就自然成了寡贼逆臣,这是以汉为正统的封建文化著书者对曹操历史地位的歪曲!当然历史上还有诸多历史家评论家,也将曹操视为奸雄,如此评论实属"欲加之罪"。
汉末封建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曹操弛聘沙场,破黄巾,讨董卓,诛吕布,铲张绣,灭袁 术,伐刘备,,南征北战纵横沙场三十余载,统一了北方!曹操曾自负"天下若没他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并非逛言,曾经称帝的袁术是曹操灭的,终他之身,并无他人称帝,所谓的三国是曹 □□后出现的,虽然首先寡位篡帝的是他的儿子,但总不是他本人,所以说曹操与"炎刘"实有大功。再甭论忠奸,,在一定的意义上,为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梅园煮酒论英雄之际,曹操言及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未竟然。先观刘备,全观史书记载,看不出他有何足以与曹操并论的,自始至终兵微将寡,战争左支右拙,还口出狂言"若有基业在身,天下碌碌之辈不足为滤",而所谓的仁义虚伪夺得了人心,卑鄙的占领同祖基业,又有旷世奇才诸葛亮相助,才勉强维持了三分天下,然却未见他有何等军事才能,最终失败仍在于军事,在其称帝之前,早就想做皇帝,两个儿子一名为"封"一名为"禅",可见他念念不忘此事,草草却不似他等,未见有做皇帝之意,犹如毛泽东赞曰"做土皇帝孟德所不为",这事本身就不是英雄之所属,天下英雄何以以地位自重,自累乎?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其比曹操何如?周朗的爱才方法就是杀,与诸葛亮势不两立,又发现刘备终非池中之物,即起心欲杀之,那样天下就太平了,,眼光短浅器量狭小,非真豪杰也!在英雄落魄之际,曹操覆荫过刘备关羽,虽地位使然,然识英雄于未遇之时,而成人之美,刘备连曹操于己显时也未必知他是天下英雄!!再说曹操言及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的刘备听都不敢听,但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当时刘备是真正的瓮中之鳖,既然同是英雄,就应当惺惺相惜,让其共存亡,相遇弛聘沙场,决胜千里,一显雌雄,若以阴谋诡计或一世机缘毁坏英雄,曹操还有豁达之大度均非周瑜所能梦见,如他不杀陈琳,而说陈琳缴文可语头风之类!
苏轼的一句“横槊赋诗”,更使曹操压倒当时一切人物,天下大乱,诸侯纷争,曹操既能带兵打仗,也又了解民间疾苦,征战三十余载,喜读书学习又喜作诗,等高必赋,做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自是气魄雄伟,给人鼓舞,真男子气,是大手笔,正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颉石有遗篇”,却更有闲情雅趣作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类的诗句!
在《武帝纪》中曹操下了一个《让县自明本法令》,其内容是叙述自己碾转征战的经历及许多内心活动,表明自己守义为国,无意取代汉室,为消除别人误会,他决定让出受封的余地,在令中还告诉妻妾,自己死后,无论她们嫁到哪里都希望为他说明无叛汉之心,在令中解释自己之所以不放弃兵权,是因为己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亡,这也绝非他志骄气艋,言大而夸,更有吩咐铜雀台妓买屦为生,自非常人所能及!
曹草氏父子三人都是世人熟知的杰出诗人、文学家,娶文姬归汉、嘱铜雀台妓分香卖屦之类,当可一提,但这二事在三国中,不是只字不提,便是潦草搪塞,原因不在其他,而在这样大的事不是说话人的精神世界所能理解容纳的,更不是世俗精神所能梦到的,他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世俗庸人所能理解。“曲高和寡”此一亦证!
那些著书者,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的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受封建思想所压抑控制,袒护统治者,才得已对曹操严加诋毁,而如今我们为曹操抱不平,这是以平常心去衡量总结,毕竟是对付历史。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陈寿、罗贯中了,也许是“非吾不能实乃力不能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