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战败被俘之后,命运就操纵在敌人手中;但表现如何,则完全是自己作主的。
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面对死亡,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赴死的。所以吕布、于禁等人会屈膝乞降,沦为千古笑谈。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骨头很硬、很有骨气、让人敬佩的人。
一、高顺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名将,其地位犹在张辽之上。曹操破下邳城,高顺被俘,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罗贯中写得太简单了,只有一句“顺不答”,就被斩了。象高顺这样的人物,如果开口愿降,应该是可以活命的,封官也不会小了;至少,象张辽那样开口骂一骂,也可以博一博。而高顺却一言不发,说明是抱定了必死之心了。面对死亡,沉默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演义中,吕布宠信妻妾和阿谀奉承的人,对属下将领谈不上什么恩德,所以众将多叛之。吕布被押上白门楼时,见侯成、魏续、宋宪站在旁边,就说:“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宋宪说:“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布默然。在吕布属下诸将中,高顺是一个异类。
二、陈宫
当年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经中牟县时被捉住,时任县令的陈宫私放曹操,弃官随他而去,对曹操是有大恩的。后来陈宫见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言,乃弃曹操而去。
在白门楼上,这对冤家聚首了。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宫并不回顾。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闻言,亦不开口,伸颈就刑。众皆下泪。操以棺椁盛其尸,葬于许都。
陈宫有大恩于曹操,对吕布亦已仁至义尽,即使不肯投降曹操,要活命其实也是很容易的。可他却坚持要死,“左右牵之不住”,骨头真是太硬了。此人心怀天下,胸襟磊落,足智多谋,令人钦佩,死了太可惜了。
三、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杰出的谋士,因直言劝谏被锁禁军中。袁绍官渡兵败后,沮授被曹军所获,擒见曹操。操素与授相识。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因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
沮授见识过人,忠心耿耿,却得不到信任和重用,本来可以象许攸那样转投故人曹操的。即使不肯投降,那么象徐庶那样“不发一言”、独善其身也是可以的。但他却要盗马逃走,终于被杀。至死神色不变,也是一个硬骨头。
四、审配
又是一个袁绍手下的谋士。冀州被破,审配引数骑下城死战,被徐晃生擒,解见曹操。曹操说:“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不降”辛毗哭拜于地曰:“家属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杀害。愿丞相戮之,以雪此恨!”配曰:“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可速斩我!”操教牵出。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曹操主动劝降,审配却完全不为所动,只是要死,临刑前还要坚持面北而死,这个“忠”字可以算是忠到极点了。
五、王修
曹操破南皮,斩袁谭,下令将袁谭首级号令,敢有哭者斩。头挂北门外。一人布冠衰衣,哭于头下。左右拿来见操。操问之,乃青州别驾王修也,因谏袁谭被逐,今知谭死,故来哭之。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知之。”操曰:“汝不怕死耶?”修曰:“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谭尸,受戮无恨。”操曰:“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遂命收葬谭尸,礼修为上宾,以为司金中郎将。因问之曰:“今袁尚已投袁熙,取之当用何策?”修不答。操曰:“忠臣也。”
曹操已有“敢有哭者斩”的号令,王修却置若罔闻,真可谓“视死如归”了。曹操感叹“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说的既是袁绍的悲哀,也是其属下的悲哀。田丰在狱中临死前叹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令人唏嘘。王修的运气比较好一些,曹操终于没有杀他。此人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曹操问计如何取袁尚、袁熙时,他竟然不答,可见“身在曹营,一言不发”并非只是徐庶的专利。
六、张任
张任智勇兼备,乃蜀中名将,刘备取西川时,他是最坚定的主战派,给刘备制造了极大的麻烦,还射杀了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被俘后,刘备对他说:“蜀中诸将,望风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张任睁目怒叫曰:“忠臣岂肯事二主乎?”玄德曰:“汝不识天时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日便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我!”玄德不忍杀之。张任厉声高骂。孔明命斩之以全其名。玄德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张任是公认的将才,傲骨铮铮,慷慨赴死,令人扼腕叹息。
七、其他
还有几个人,虽然最后投降了,但还是表现了一定的骨气。乱世之中,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良臣择主而事”也是被普遍接受的,所以后人对他们的投降异议并不太大。
1、张辽:白门楼。吕布向曹操苦苦求降,又大骂刘备不念旧恩,见死不救,忽一人大叫曰:“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众视之,乃刀斧手拥张辽至。曹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关羽、刘备皆劝,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辽骂得很痛快,胆子也很大。当然,他的运气也很好,否则,三国里就会少了一位顶尖名将了。
2、文聘:曹操平定荆襄后,命于襄阳诸将中选一员引军开道。诸将中却独不见文聘。操使人寻问,方才来见。操曰:“汝来何迟?”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讫,欷歔流涕。操曰:“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便教引军开道。后来在当阳,文聘拦住刘备,刘备骂道:“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既然降了新主,对旧主念念不忘是犯大忌的,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这样做。文聘的言行发自内心,还是十分难得的。
3、黄忠:魏延救了黄忠,杀了韩玄,献了长沙。关羽入城,安抚已毕,请黄忠相见,忠托病不出。后来刘备亲往黄忠家相请,忠方出降,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
虽降新主,不忘旧主,尽到臣子之义,黄忠仍不愧一个“忠”字。
4、严颜:巴郡太守,坚守不降,张飞用计擒之。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好一句“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说出这句话时是当真的,赴死之志也是真的,后来的投降不损其骨气。
还有一些很有骨气的人,比如火烧联营中的傅彤、坚守阳安关的傅佥等,由于他们不是被俘的,而是在阵上牺牲的,所以不在本文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