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书摘:三国刘璋退出争霸天下的悲剧性格

     作者:曾经沧海 来源:羊城晚报

      四川盆地四周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使四川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各种物质文明成果。四川盆地的文明是典型的内陆文明,四川是中华民族的后花园,是一个安乐窝。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北方的寒流到了四川盆地,早已被北面横亘的秦岭大山消磨锐气,显得温和多了。

      南方的太平洋暖流到了这里,也不会像它在南方大地上那样肆无忌惮,而是温柔地放慢了它的步伐。所以,这里是一个温床,它能使各种繁华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悄无声息地生长。

      在这样一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四川人特别懂得享受生活,悠闲人生。

      四川人的日子过得也就特别的惬意,韵味悠长。这里家给人足,无水旱之忧,少烽烟之苦。还在商周之世,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就已十分富庶,尽管当时水涝之灾还时不时地侵扰着成都平原。这种安宁祥和的日子在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人看来,一定是田园牧歌式的充满浪漫情调的生活。

      所有的日子在茶馆里都浸泡得满满的。清早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个整天,日子总是那么的长,从天下大事到鸡毛蒜皮的街巷小事,都可以在那里评头论足,还可以获得心灵的碰撞,激发起思想的火花。

      光阴就在这样的逍遥中过去了,一切都是这样的平静,这样的安详。

      长久以往,这里的人们大都不思进取,对现状心安理得,出去闯天下的人很少,反正水旱从人愿,旱涝保丰收,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在闲适的日子中享受生活,便成了这里的人们生活的一大准则。所以,自古以来,在成都平原上的土著居民,很少能产生出土生土长的富甲天下的人家,也很少能看见一家一户过不下去而外出逃荒的。

      这种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生活态度大大限制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的大发展,使本地区经济的结构千百年来以消费为主,经济积累较差,人们不热心于投资,也不情愿去冒险。

      尽管这种生活态度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差甚远,但在古代,它却是一幅十分令人羡慕的生活画卷。

      人们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也少有因生存的威胁而苦苦奔波,还可经常有闲暇时间来关心国家大事,以显示出蜀人少有的胸襟天下的气度。

      了解到这些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刘璋为什么会是这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性格了。

      或许刘璋心里还纳闷呢:我好好的没招你没惹你,我关起门来过我自己的小日子,你们害我干啥呀?

      可是,这是乱事啊,这是个人吃人的年代。仅仅保平争胜是不够的,需要全攻全守。仅仅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不行的,需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需要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