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三国无天理:为曹操打下半壁江山的夏侯渊

     作者:陈瓷 来源:新浪读书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何况,袁忠不是贼,是父母官。更何况,曹操自身不争气,是个惹事精。于是,曹操就犯了法,撞到了袁忠的网里。

      至于曹操的案情怎样,史书上查无可稽。《三国志》里只在为夏侯渊立传时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人,生活在魏晋文化之下,要为魏晋的开创者曹操讳言。曹操到底做了什么破坏当时社会和谐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始、经过,都成了历史悬案。我们只知道事情的结局是曹操成了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从史书讳言来看 ,估计这事情不光彩,有可能是一件龌龊事儿。抢新娘玩时,曹操还未到青春期,就是小孩子淘气,不用负法律责任,再说情节也不严重。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曹操也长大了,再抢新娘的话就是欺负人了,该负法律责任了。

      回到老家的曹操要面临一场牢狱之祸。

      这时,夏侯渊出来了,走到县衙里“自首”:那事是我做的,与曹孟德无关!

      就这样,曹操逃过一劫,夏侯渊“代引重罪”。

      夏侯渊为什么要替曹操顶缸?

      史家争论不休,猜想不已——

      1 巴结派:曹家官位高,夏侯渊是为巴结曹家才这样做;

      2 银子派:曹家出银子雇人顶缸,夏侯渊为贴补家用应聘顶缸。

      3 血统派:曹操在基因上是夏侯家一员,夏侯渊出于同宗之谊而出头。

      ……

      这些猜想都有道理,但都无史料佐证,都只能是猜想。

      历史上夏侯渊不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夏侯渊以作战勇敢而著称,曹操就批评他但知任勇。一个任勇的人,能同时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吗?

      巴结派忽略了夏侯渊的性格。

      夏侯渊当时为抚养侄女须遗弃幼子,他是贫穷。但是,幼子既弃,负担便轻了,那又何必为银子去给人顶缸?再就是,虽然说钱好使,但是钱不是万能的。要是有人开悍马撞死了人,找个只会开拖拉机的人来顶缸,行吗?再就是,既然曹操花了银子,那夏侯渊是“有偿劳动”,曹操也不会千方百计地营救他了。

      银子派夸大了夏侯渊的贫穷和金钱的作用。

      诚然,按照DNA,曹操疑似姓夏侯,就算能去掉“疑似”二字,夏侯渊和曹操也只是同族而已,血缘联系几乎为零了。即使两人是亲兄弟,也不一定就去顶缸呀!曹丕曹植是亲兄弟,可是两人死掐。再就是,夏侯家和曹家那么多人,为什么顶缸的是夏侯渊而不是别人?

      血统派夸大了血缘关系的亲密性。

      那么夏侯渊为曹操顶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答:夏侯渊出于义气为曹操顶缸。

      当然,我们不能超脱历史,要求夏侯渊的义气是基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解放全人类的,他的义气,仅仅是基于个人恩怨和当时的社会道德判断。

      因为DNA的关系,曹操和夏侯家有着格外的亲近感。曹操是个好结交的人,和夏侯氏兄弟们亲密接触也很正常。

      这样,曹操和夏侯渊就产生个亲密关系。

      夏侯渊为了抚养亡弟的孤女而遗弃幼子,是出于义气。这是一个尚义之士。对夏侯渊这个自己身边的尚义之士,善于识人的曹操肯定有很多来往,两人很可能在那时就成了朋友。

      夏侯渊和曹操还有另外一层关系:连襟。有人推论,两人同娶谯县大户刘氏之女为妻。曹操和夏侯渊的关系再近一层。

      曹操和夏侯渊关系格外亲近,这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夏侯渊虽然屡战屡胜,但是曹操却不高兴,反而批评他一味任勇。这就更是亲密朋友之间的忠告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曹操愁闷苦脸地对夏侯渊说:“哥们,我犯事儿了!”,这个善于牺牲自我的义士拍着胸脯,说:“哥们,放心,有我呢!”

      曹操也很够哥们,夏侯渊“进去”后,他多方奔走,投门子,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把他尽快地“捞”了出来。

      和曹营八虎骑的绝大多数一样,夏侯渊从曹操陈留起时就跟着他浴血疆场,那时他的官职和曹仁一样都是别部司马,不过,他还兼任骑都尉。冷兵器时代,骑兵是精锐部队,是主力部队。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曹操就把自己的精锐部队交给夏侯渊指挥。

      曹操对夏侯渊的重用,才刚刚开始。从200年的官渡之战开始,一直到219年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一直是曹操的督军,为他掌管军权之钥。督军,临时设置的军职,监督诸军,握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非心腹不能担任。人们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实也并非所有的将有这样的权力,但是督军有。督军,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元帅。

      200年,官渡之战,夏侯渊担任督军校尉。官渡之战,是曹操的生死之战,他把督军的权力交给夏侯渊。

      官渡战后,曹氏集团和袁氏集团处于相对持久战状态。战争旷日持久,军粮问题成为大问题。夏侯渊任督军,督运兖州、徐州、豫州三个产粮基地的军粮,保证了军队战斗力。

      201年,昌豨反,夏侯渊和张辽前去“灭火”,史书虽无明确记载当时夏侯渊是督军,但从张辽劝降昌豨须经夏侯渊“使”(派)来看,夏侯渊是当时督军。

      206年,昌豨复反,于禁平叛,不能胜之。曹操说:“还得派夏侯渊去督军才行啊!”于是夏侯渊加入战斗,降其十余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昌豨胆战心惊,毫无斗志,放弃抵抗。

      207年,济南、乐安两地,黄巾军徐和、司马攻打城池,掌握了当地政权。夏侯渊出马,都督周围几个郡的军队,斩掉徐和,平定诸县。

      209年,曹操征伐孙权回师,正逢雷绪反叛,就让夏侯渊都督伐吴诸将把雷绪灭了。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