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青梅煮酒说赵云(三)

    作者:传说中的战神 更新时间:2024-01-15
    更新时间:2024-01-15
    大人,您闯入三国地界,
    请先回答一个三国演义的问题:
    赵云病亡,后主追赠为什么?
    A、太尉
    B、大都督
    C、大将军
    D、太傅
    答案在文章结尾 ↓

    十三、援军入川

      赵云的统兵作战,《三国志》载有两处:援军入川与赵云北伐。留下典故“一身是胆”的赵子龙汉水拒敌则在《云别传》中有记载。

      刘备入西蜀后,调了两路援军入川:一路由张飞统领,一路由诸葛亮统领。当时赵云归诸葛亮所统。到了江州后,诸葛亮分遣赵云从外水上江阳。赵云统军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成都平定后,赵云迁为翊军将军,官位仍然很小。翊,有辅助之意。

      这是史传中赵云的第一次统军,由于赵云此番统军受诸葛亮节制,他有多大的决定权也是一疑点。诸葛亮所统的一路(包括赵云)并未留下太多亮点。此次援军入川的光芒都让张飞所统的一路夺去了。张飞入川留下了“义释严颜”的典故。另外,从整体而言,张飞的“所过战克”对整个战局影响很大。

    十四、汉水拒敌

      《云别传》载,黄忠偷袭曹操军粮被击败,赵云率几十骑外出迎接黄忠时遭遇曹军,云且战且走。赵云突围后,发现张著受了伤,“复驰马还营迎著”。曹军追近赵云的营寨,张翼想闭门拒守,而赵云却叫打开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埋伏,退去。赵云让兵士以戎弩在后面射之,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很多人掉下了汉水死掉了。刘备第二天来赵云的营围观看,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汉水拒敌只属局部的非常小的胜利,整个事件的真实性也存在争议。我个人是觉得魏军挺搞笑的。呵呵,怎么搞笑我就不说了,会给人骂的。。。。不过我觉得赵云救张著是一大亮点。这可以与“曹仁南郡救牛金”,“周泰宣城救孙权”,“张辽领八百敢死军冲击孙权大军一役中,突围后回救被围士兵”等相比美。

    十五、箕谷之失

      诸葛亮一伐中原之前,先扬言从斜谷出兵,曹真信以为真,遣大军把守。诸葛亮令赵云与邓芝率军拒敌,而自己率主力部队从祁山出。赵云统帅的偏师在箕谷被魏军击败,但敛众固守,不致大败。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前期取得了很大胜利,后来马谡失街亭,蜀全军溃退。事后,马谡被斩首,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如何评价赵云的箕谷之败呢?诸葛亮在事后引咎自责时说,“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把箕谷之败与街亭之失相提并论,可见箕谷的失利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之大。虽然诸葛把两者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用人不当。但显然的,街亭的失守是因为马谡违诸葛节度,箕谷的失利则在于赵云的不戒。

      有人认为赵云以一偏师之力抗曹真大军,打了败仗也是难免的。其实未必,《三国志》上说“兵弱敌强”,但非“兵寡敌多”。而据《汉晋春秋》载,诸葛亮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三国演义》把这段话也糊里糊涂地引用了上去。)

      诸葛亮认为祁山与箕谷的失利都不在于兵的多寡,而在于将领的统帅失当,这是对赵云领兵作战才能的否定。

      《三国志》所载赵云一伐中原时在箕谷是吃了败仗,《云别传》则避开了箕谷的失利,描述了赵云退军时,在各路兵马受损的情况下,大致保全了其所统部队的物资。诸葛亮因此还准备赏赐赵云,赵云也大大方方地拒绝了。这和志载中赵云的被贬有很大的冲突。窃以为,如果因为败得比较小就能得到赏赐,诸葛亮未免也太窝囊了吧。

      而据《水经注疏》,赵云的退兵之道在于,把赤漄以北的阁道烧毁。赵云所烧阁道一百余里,把诸葛亮多年的苦心经营付诸一炬。诸葛亮后来给哥哥诸葛谨写信的时候有说到过重修阁道的艰难。赵云的被贬与此或许也不无关系。

      箕谷失利后的赵云,再也未现蜀国军事的历史舞台,官职也未得恢复,直至去世。

    十六、追谥顺平侯

      赵云死后多年,被追谥为顺平侯,成为蜀汉仅有的被追谥的十二位大臣之一。

      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赵云缘何被追谥?刘禅诏书中说的主要是赵云长坂坡的忠顺。而姜维的评议,则诠释了“顺平侯”的含义,性格“柔贤慈惠”;处事“执事有班”;至于“克定祸乱”何指?长坂坡,或是其他,不敢确定。

      与同被追谥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比,赵云的被追谥缺乏足够份量的战功。从诏书似乎可对赵云作如下简单评价:性格柔贤,待人以善,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劳绩既著),但能力有限,军功不著。

    十七、对赵云的总体评价

      陈寿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与陈寿对关张的评价相较,赵云是“强掣壮猛”,关张是“万人之敌”;赵云是“爪牙”,关张则是“虎臣”。那“灌、滕”是指什么呢?灌指灌婴,滕指滕侯夏侯婴。夏侯婴曾为刘邦驾车,刘邦以前一打败仗就把子女扔下车逃跑。夏侯婴每次都会把刘邦扔的孩子捡回车来。灌、滕皆有善终。

      相对于关羽的“刚而自矜”,张飞的“暴而无恩”。赵云“柔贤慈惠,执事有班”,或许更符合当代的道德评价标准。

      既有“强掣壮猛”与“爪牙”之说,赵云的勇武勿庸置疑,但较之三国几个最负勇名的人物,赵云威名仍有不及。个人认为,其勇武次于关张典许,也次于张辽孙坚孙策等。大致可臻黄忠曹仁周泰之列。作为“爪牙”,赵云很得刘备信赖与倚仗,但将略非其所长。

    十八、赵云与“五虎将”

      史上并没有“五虎将”的说法。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以前右左后将军并称“四大将”。赵云与此四大将的地位相差甚远。

      蜀的中央军分为中、前、后、左、右五支。中军属禁卫军,其余四支实际上属外军。中军的最高的将领是护军将军,当时由法正当任。其余四支军队最高将领由以上四大将担任。赵云在刘禅继位后曾任中护军,但中护军并不是中军的最高统帅,只是中军里面的一个将领,属护军将军所辖。如果一定要冠予蜀五人以“五虎将”的殊荣,或许从官位上言,“法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更适合。当然,法正给人的感觉不会像虎。

      在《三国志平话》中,已有五虎将的说法,排序也沿用了《三国志》为其五人作传的顺序,即依次是关张马黄赵。在《三国演义》早期的版本里,五虎将的排序也沿用了《三国志平话》的排序,但后人在修订《三国演义》时,把赵云的地位提高了,越过黄忠马超,次于关羽张飞,列五虎将第三。

    十九、武侯祠里的赵云

      武侯祠里的赵云,有两个很能让人不解的特点:其一,赵云身着文官衣饰,使其在一排都挺着大肚子的武将当中,很显另类;其二,赵云的石像排武将第一位(关羽张飞属“帝”级人物,不在武将之列)。照理说,以赵云的身份,不至于能列首位。不过个人感觉,此排位较为混乱,未必和身份相关。

      武候祠曾在清朝时候重修,清朝时文官比武官的身份要高。当时的人们对赵云的景仰已经犹如滔滔江水了,赵云已是仅次刘备、关羽、张飞的“四将军”了。文官衣服或许就是在此次重修的时候换上去的。至于武候祠的历次重修中有没有调换过武将的位置,我不知道。

    二十、演义里的赵云

      现存最早版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可见,演义的编写仍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本。但赵云这个人物形象与在史传中的形象相去很远。不少人认为,赵云是《三国演义》中仅次于诸葛亮的溢美之辞最多的人物。

      赵云是演义竭力塑造一个武艺高超,一身是胆,机警精细的完美型人物。书中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充分地渲染了赵云的勇武,下面举两个例子。

      一、用其他人衬托赵云威风。如赵云陪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吴众将本想杀诸葛亮,但见到赵云在身边,皆不敢动手。又如汉水交战中,徐晃张邰见赵云神勇,竟不敢与其交锋等等。

      二、通过赵云的个人表现影响读者对整个战局的看法。在刘备兵败的时候,赵云斩将,给人以虽败犹胜的感觉。例如长坂坡刘备大败,临于危难,而赵子龙杀了曹操五十多员战将;在汝南与彝陵之败时,赵云又分别刺死高览朱然。虽然刘备集团都是打了败仗,但给读者心理上却似乎成了一次次的胜利。而在三国志中明确载明的赵云统偏师于箕谷失利,演义非但略去,转而改写为赵云作为前锋,数合刺死“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氏父子。在退军时又刺死追击魏将,还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从史传中看,赵云比蜀四大将最缺战功,但演义制造的一次次错觉,使赵云成了人们眼中的“常胜将军”。

      演义塑造赵云的手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二十一、赵云形象的历史变迁

      自三国至清末甚至更晚,人们对赵云的喜爱并未超过关张。从勇武而言,汉朝之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关张是继项羽后泱泱中华两千年勇士的最高象征。在一些民间传说与评话中,还有关羽张飞指教赵云武功的传说。在《三国志平话》里,赵云不敌张飞。即便后人(不知是否为毛宗岗,毛宗岗为清人)改了五虎将排序,赵云仍列于关张之后排第三。

      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关张的形象更为丰富、鲜明与深刻。关羽忠义千秋、恩怨分明,自恃清高。关羽的“义”在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范畴内恒久闪光。张飞是千古不朽的正义形象,他疾恶如仇,正直刚烈又深明大义。“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天下负心人。”旧时的门神也多用关羽、张飞。

      只是到了现代,人们对道德的评判标准正以无以复加的速度变化,关张性格的缺陷使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不狂不傲,不暴不躁的赵云终于成了仅次于诸葛亮的最受人们喜爱的三国人物。

      在国外,主要是在日本,赵云也颇受喜欢。在日本人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评选中,赵云也同样地位居第二。我痛恨日本崽子,我虽不争气,也不屑与日本崽论咱堂堂中华之三国英雄。

    二十二、后记

      我对研究历史没兴趣。我也不敢亵渎“研究”两字。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对于三国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乘酒意却也敢循着别人的智慧乱评一通,旨在向诸位扔出砖块,还望各位金呀玉呀往回砸,请呀请呀。。。。

      “万古凌宵一羽毛”,前人凤翔九天的功业也好。耻辱与伤痛也罢,最终都将宛若东去江水。脱去了神化的外衣,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闪光的,仍然是真真切切的人性。

    赵云病亡,后主追赠为什么?
    答案:大将军
    本题答对率 83.33 %
    出处:第97章 第2段
      却说东吴遣使致书蜀中,请兵伐魏,并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显自己威风,二者通和会之好。后主大喜,令人持书至汉中,报知孔明。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后主闻云死,放声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后人有诗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数据

    开头问题答案,大人答对了吗?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